首页 > 特色指标 > 正文
上海市共康中学行为规范教育自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0日

上海市共康中学建于1998年,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作为承办西藏班的学校,我们在办学中深刻体会到:培养坚定的民族团结维护者、合格的沪藏建设人才和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基础道德教育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学校进一步着力于藏汉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从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入手,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行为规范训练体系,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藏族同胞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援藏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红旗大队、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师德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藏汉师生屡受各类表彰。

学生良好行规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我们深知必须长期不懈地努力,贵在坚持。现将我校在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行为规范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一)共康中学行为规范教育的理念

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共康中学西藏班的前身是上海市回民中学西藏班,开办于1985年,是上海市委市府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智力援藏、对口支援号召的大背景下开始设置的。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既要注重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和训练,又要突出民族学校和民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特点。在建校初期,学校就提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扎扎实实开展素质教育,培育健全人格,走好成人前一步”的办学理念,全体藏汉师生作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学校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也进行了新的思考,提出了培养“六种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法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感恩意识。通过“弥漫、浸润、内省”等方式,渗透到整个学校工作,培养出“会爱国、知礼仪、守规范、有特色”的合格学生。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西藏班学生560余名,上海班学生190余名。由于西藏自治区的特殊性,各地区学生行规教育的差异性很大,基础相对薄弱;上海学生是对口入学,行规教育需要巩固。整体的行为规范教育在做好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开展,针对藏汉团结、初中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相关道德教育,培养“六种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法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感恩意识)”,强调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指导民族学生在内地学校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帮助藏汉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共康中学行为规范教育的总目标

以 “四有”新人为培养人才的质量目标,培养藏汉学生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民族团结、道德行为规范良好、身心健康、有一技之长、全面和谐发展的初中毕业生。尊重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和行为规范表现的差异性,培养藏汉学生“六种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法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感恩意识。通过“弥漫、浸润、内省”等方式,渗透到整个学校工作,培养出“会爱国、知礼仪、守规范、有特色”的合格学生,努力引导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精细运行。

(三)共康中学行为规范教育的分年级目标

1.西藏班初一和上海班预备年级:

爱国主义教育:在仪式中进行国旗国歌教育;以内地班举办意义为重点的校史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在结对联谊的活动中形成伙伴认同意识;民族知识教育;开展“上海也有我的家”结对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为目的,以生活适应、语言适应、身份适应、课程适应为突破口,了解学生状况,制定针对性教育措施。

公民意识教育:通过班规教育、班干部选举、小队自主活动等方式,在班级集体主义教育中形成公民权利与义务意识。

学习态度养成:学习并落实《共康中学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中学习的规范:预习、上课、预备铃、作业和自修。

行为规范养成:学习并落实《共康中学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中基本规范:爱祖国与集体、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生活规范:个人仪表、卫生习惯、用餐规范、寝室生活、请假制度;体育锻炼规范:认真参加体育锻炼。

2.西藏班初二和上海班初一、初二年级:

爱国主义教育:以国家版图和历史教育为重点的国家意识教育;以了解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活动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创建意识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了解并欣赏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民族团结事迹宣讲。提高“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悦纳—爱群的主题教育。

学习能力养成:学习并落实《共康中学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中学习规范:课外阅读与探究;开展学习之星评选活动。

行为规范养成:学习并落实《共康中学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中基本规范:诚实守信、生活节俭、遵守法律法规、交友慎重、公共场合规范;生活规范:科学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参加公益劳动;体育锻炼规范:认真、科学、文明锻炼;其他规范(交通安全、返藏请假、不准进营业性场所)。

3.西藏班初三和上海班初三:

爱国主义教育:以“四观两论教育”为重点的国家意识教育;个人前途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总结提升“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品质。

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与现实关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考前心理调适、幸福—人生的主题教育。

学习能力提升:开展优秀校友宣讲活动;开展“高中生活一日体验”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行为规范养成:巩固提高落实《共康中学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的水平;开展修身教育。

二、机制健全、组织落实,形成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体系和机制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障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目标的落实,我们制定并不断完善管理有序、内容完整、操作简便和评价科学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保障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一)完善德育体系建设,保障行为规范教育落实

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规范养成、道德树立、全面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共康中学是一所民族中学,担任的教育任务艰巨而特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感恩与责任教育,让学生体验、感悟,在活动中提升行为规范水平。并逐步形成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体系,让行为规范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载体和措施:

一条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带动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会爱国、知礼仪、守规范、有特色”;

两个建设: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的学子形象;

          教师敬业、爱生、奉献的高尚师德;

三条途径:课程融入、家庭合力、社区互动;

六种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法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感恩意识。

健全管理网络建设。从管理上,学校注重管理的网络化、科学化。以校长室—德育室、团队—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线的专职德育人员确保了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高效开展;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则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调研、决策和管理,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共康中学“24·365”奉献民族教育的精神感召下,学校教职员工每人一个德育岗位,积极参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工作,让更多学生的行为规范发展得到关注,使学校的每一个场地、师生的每一个活动,都成为行为规范提升的时空。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通过形成行为规范教育的相关制度,让师生知晓教育内容,共同遵守。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上,主要来源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管理条例》。根据藏族和汉族学生的差异,于2011年进一步制订了《上海市共康中学德育工作手册》、《共康中学学生行为规范条例》、《共康中学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共康中学班主任工作常规》起到了规范和引领作用,《共康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则让大家的工作留下了痕迹,定期开展相关行规教育内容研讨、参观,每周进行反思总结。

(三)推进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队伍是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通过完善队伍和管理、校本培训、规范工作内容、课题研究等提高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行为规范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1.      规范管理。完善了《共康中学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工作常规》,明确职责,

规范和引领班主任工作,例如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一日工作常规等,根据每个年级的行为规范教育目标,确定每个月的教育内容,提高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性。

2.      拓展培训。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班主任例会,进行校本培训、学习交流

和工作布置,对于一阶段的行为规范及时进行小结、奖惩点评,统一认识。例如学生干部的选拔、管理和使用专题研讨活动等。同时,每年派出班主任参加市班主任暑期培训、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思想政治和德育培训、闸北区班主任协会,进行学习和提升。同时,我校是上海市德育研究协会初中委员会会员,经常到兄弟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

3. 科研引领。学校通过指导班主任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鼓励老师讲自己的实践进行总结、提升。如一位班主任将近四年的班级日志出版成册,书中所谈的都是班级内每天的行为规范琐事,从每日班主任的反馈可见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吴晓云老师的课题《西藏班学生的活动如何提高时效性》被纳入西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她本人也于2012年荣获上海市“十佳班主任”称号。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对于占三分之二的藏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十二、三岁自理能力还不强,就远离父母来到遥远的内地求学,无论学习、生活还是人际环境,超出他们的想象,家庭教育和亲情的削弱或短暂的缺位,有时会造成行为习惯的偏差。此时,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其独特作用。对于学校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我们通过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认真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老师们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活动帮助其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通过心理教育以转变其行为。学校配备了两名专兼职心理教师,投资兴建了心理咨询中心,新生入学就建设心理档案手册,根据藏汉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与各项专题教育服务。特别关注青春期藏汉孩子的情绪情感特点和藏族学生到内地的不适应,尽早进行干预,为他们解除心理困扰,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技术支持。

三、形式多样,操作有效,挖掘多纬度的行为规范教育渠道

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养成不能靠单纯的说教来解决,而是需要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学校在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主要通过如下一些渠道和形式:

(一)形成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为目标的操作形式。在操作上,我们遵循师生协作、共同管理的原则。

1.学会“我的地盘我做主”,如一日行为规范评比、食堂管理、寝室工作等。大队部、西藏班学生工作组(相当于学生会)分成各部,小干部一边积极主动地“看”,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管”,他们与同学们一起挑起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担子。在国定节日和寒暑假里,干部们的作用尤为明显,他们不但能有效地组织近六百名藏族学生召开自我教育大会,甚至还能做到行为规范考核点评有理、奖惩有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对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值周班。什么样的着装是最规范的?什么样的表现才称得上文明?在共康中学,每天都会有一批同学进行着此类的展示。早上进校不仅向老师问好,还微笑着和同学们打招呼;课间休息时善意地提醒着小伙伴轻声慢步,不把零食带进教室……。值周班同学们用热情文明的展示和提醒替代了相对严格严肃的扣分,藏汉同学之间的沟通显得更温馨和谐。

3.学生电视台“校园反光镜”栏目。在校园新闻中,同学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事情受到了曝光。这些镜头通常由学生电视台同学自行拍摄乃至编辑,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自觉加深了对文明行为的理解,对校园文明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引导作用。此外,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小摄像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策划,制作了如“共康中学学生一日常规”等专题电视教育片,为文明校风的营造起到了推动作用。

4.学校还充分利用藏族学生寄宿制的特点,探索 “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的教育渠道,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学校聘请生活老师并开设相关课程、培训,使学生从点滴的生活实践中体验行为规范,并养成规范,积极参与文明寝室评比,从起床、就寝、内务整理、个人卫生、洗衣服、勤俭节约等方面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藏族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与课程相整合,发挥课堂对行为规范的教育作用

1.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只有把行为规范教育科学地、有效地将融入整个学校教育之中,融入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才能切实提高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我们把行为规范教育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学校先后开发了预备年级新生入学教育课、总值班讲评课,文化讲堂朗读课、安全教育等新课程,还积极开展雏鹰假日小队、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班队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2.挖掘学科德育内涵

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基础道德行为教育。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将课堂教学中实施基础道德行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中心工作,尤其是一些文科学科或者研究性课程学习中,涉及基础道德行为教育的案例非常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强调要求老师注重这一方面的提炼和思考,挖掘出一些传统和现代道德中的精华以及做人的道理,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将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的渠道进一步拓展。

(三)凝聚校园文化特色。

1.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精心构思,细心打造,融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学校四时花开,环境幽雅。在共康校园,会感受到五座藏胞的雕塑喜气洋洋献上的吉祥祝福,他们分别代表“德智体美劳”不同的含义;“共康同乐”大型浮雕演绎了青藏高原的演变,也象征了藏汉一家亲。课间,萦绕校园上空的是旋律奔放的《青藏高原》,与花朵交相辉映的是藏汉同学的笑脸;新年里,舞动的是洁白的哈达和高原神秘的藏舞,品尝的是“古都”和“观颠”。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学生的作品展览,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副画都活了起来,告诉师生美丽和谐的校园更需要文明的行为。

2.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的文化着力于“家”。家和万事兴,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对于学生的学习、个性发展、个人与集体规范的养成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校的主要节庆活动是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民族团结教育月、军政训练和藏历新年庆祝、暑期江浙沪社会考察、民族精神教育月等。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最原生态的,无论是哪一项活动,藏汉学生都积极体验,激烈的体育比赛,艺术的舞台演艺,公平竞争,为自己、为集体而努力奉献,集中展示了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每次集体活动都是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每次外出或学校接待工作,学生都以良好的礼仪和行为规范赢得校内外的称赞。此外,借助于每周升旗仪式、红领巾和队徽换戴仪式、入团仪式、14岁生日仪式、初三毕业典礼、新生入学仪式等仪式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学校也经常邀请名人专家来校为学生讲课,强化如何做人、做事。全国道德楷模(提名)顾泉雄、著名指挥家余隆、西藏自治区艺术家才旦卓玛、格桑梅朵、上海市公安英雄事迹报告团、市援藏联谊会的老西藏、市交响乐团首席演奏家们纷纷与藏汉学生交流人生,勉励学生认真学习各种本领。

(四)开展社会实践,行程行为规范教育特色

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与相关的活动、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到规范与实践之间的结合点。为此,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有效的教育情景与环境,拓展行为规范教育的时空。

上海也有我的家”主题系列活动是我校藏汉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以学校为主阵地,并延伸到社区,夯实了学生从“上海也有我的家”到“上海就是我的家”的意识,进而升华为在“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都是我们的家”的思想与国家观念。我们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藏汉师生结对、藏汉学生结对、社区居民与西藏学生结对联谊为主要形式,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全面提升藏族学生思想、学习、行为水平,成为我校藏汉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藏汉联谊中,交往礼仪、行为是否规范等都是检验在校行为规范教育的机会。15年来,藏族学生由在校内和师生结对开始,逐年发展,现在与社区内33个居委会、9所中学的中队、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建,与上海的汉族同龄人共同举行班队会,展示藏族学子风采,增进民族团结。该项目荣获2011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创建文明单位(和谐校园)优秀项目奖,也得到了周边居民和学生的欢迎。

同时,我们积极依托社区和校外教育基地,在社会实践中渗透行为规范教育,以校内外社会实践为载体,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开展社会实践基地化、社区化建设,学校与武警上海政治学院、上海市公安边防总队教导大队、市消防总队彭浦特勤支队、宋庆龄陵园、上海市晋韵(集团)有限公司、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田泽文华敬老院等单位共建精神文明单位,也为藏汉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机会。例如,西藏班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必须得到保障,每年暑期学生的军政训练让我们非常欣慰,烈日炎炎,藏族学生的坚强毅力、健康体能、严密的组织纪律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可以成为上海学生的典范。

(五)融合多种评价方法

在评价上,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机制。除了优秀团队员、团队干部及流动红旗、行为规范示范班等常规性的评比之外,每年年底,学校师生都会异常期盼鼓舞人心、精彩纷呈的“感动共康年度评选及颁奖典礼,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寻找身边的师生道德榜样,“树立良好道德风貌,学习优秀道德榜样”的好风气在校园里越聚越浓,鼓励师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成为道德的巨人。

为了更好地从各个方面激励学生,学校于2012年设立了“格桑花奖”,使学生行为规范训练的能量得到正向释放:

1.品德类:爱国奖、厚德奖、博爱奖、孝悌奖、关心学校奖、环境卫士奖。

2.行规类:礼仪奖、尽责奖、爱卫奖、节俭奖、进步显著奖。

3.学习类:勤学奖、博学奖、泛读奖、探究奖、善思好学奖、小小作家奖、创新奖、能言善辩奖、学业进步奖。

4.艺体类:健身奖、运动健奖、坚毅奖、校园艺术家奖、阳光心态奖、特长显著奖。

(六)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积极实施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育人机制,力争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里要求一致,习惯规范,并相互补充。

对于上海学生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家委会会议、家长会、讲座,邀请专家指导,比如心理学专家张静涟老师和家长的互动非常热烈,家长感叹收获不小。学校努力提高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知晓率,通过班主任及时告知家长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个别学生的行为规范表现,和家长一起寻找纠正措施。

而西藏班的家长因相距遥远,学校通过书信、电话、校园网及时互通有无,并利用藏历新年多数家长来沪探望的机会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对行为规范、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利用暑期学生返回西藏过暑假的宝贵机会,积极进行家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四、行为规范教育的成效与收获

共康中学重视行为规范教育,扎扎实实推进,让师生得到了锻炼与发展,也取得了许多成效,在上海和西藏两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    进一步夯实了和谐的民族校园建设的基础,师生良好规范,既相互学习,

又增进了民族团结,充实了“家”的校园文化的内涵。

2.    《共康中学德育工作手册》等制度的确立,为行为规范教育提供参考和

引领,使行为规范教育的落实得到保障。

3.    培养了一支特别能吃苦、战斗、奉献、忍耐和团结的德育工作队伍,在

民族教育一线率先垂范,不断磨练,有多人被评为西藏和上海两地的民族教育先进工作者,其中吴晓云老师获得了2012年上海市十佳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