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指标 > 正文
开展感恩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1日

上海市共康中学是上海市唯一一所藏汉合校的民族初级中学。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上海也有我的家”为载体的学校民族精神教育与感恩教育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与公民人格起到了重要作用,校园里藏汉学生亲如一家,社区里藏汉友谊情深意长,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激发了藏汉少先队员作为一个中国现代小公民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我们的认识:

(一)感恩教育——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百善孝为先”等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曾经让许许多多人受到过熏陶和感染,为培养人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

(二)感恩文化——共康校园的精神盛宴

实施感恩教育是我校办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个纲要”在我校教育教学中认真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感恩教育目的是让每一个藏汉队员真正成为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知恩图报、知耻知荣的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学会感恩,藏族学生体味了真情与幸福老师的授业解惑,呵护照顾;汉族同学的“手拉手,心连心”友情,上海市各级政府,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和社区的关爱,让藏族孩子深深感受到了亲情和幸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使藏族孩子明白了“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才是幸福人生”的人生真谛。

学会感恩,藏族学生明确了责任与重托党和政府创办了上海内地西藏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作出了智力援助的重要规划;祖国的期望,家乡亲人的嘱托,使藏族孩子认真思考和履行 “责任在肩,感恩在心”的责任和义务。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少先队组织的感恩活动——红领巾闪亮飘扬的平台

开展感恩教育,少先队组织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少先队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少先队活动体现了实践性,自主性,时代性,创造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学生自我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少先队教育,在少年儿童教育事业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少先队组织是开展学校感恩教育最合适的载体,少先队的优良传统,组织建设,活动形式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它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乐于参加,乐于体验。在活动中孩子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少先队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少先队组织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集体建设,少先队大量的活动资源使目标容易达成;少先队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学业评价,多种形式的评价与考核方式强调尊重学生,主动发展,反映了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内涵。

因此,少先队在少年儿童教育事业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队的教育能够将感恩教育有机地而非生硬地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力量。

 

我们的做法:

以层层递进,系列化的分年级教育专题构建感恩教育的活动体系, 以“上海也有我的家”为活动主线,为队员体验感悟创设活动空间,为队员履行责任搭建操作平台

由于藏族队员年龄以及经历的不同,他们在交往范围、交往程度以及内心感悟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结合各年级队员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

() 以藏汉联谊中队为依托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鼓励队员快乐交往,加深了解。

预备年级的藏族队员初到上海,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在有着强烈思乡之情的同时又对上海的老师心存敬畏。此时,只有帮助队员尽快地适应新集体、熟悉新伙伴才能使他们克服焦虑,保持稳定的情绪。我们以藏汉联谊中队为依托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以此引导队员体验伙伴友情,感朋友互助之义,促使队员履行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责任。

我们召开了藏汉联谊中队的协议签字仪式。在协议书中,队员们这样写道:我们要互相了解,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我们要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以求共同进步;我们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正常交往,以诚相待;我们要定期举行联谊活动,增进双方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交流。

随着联谊中队工作的不断深入,藏汉队员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上学时,一踏入校门,就能看见小伙伴们灿烂的笑脸,藏汉队员们会用队礼互相致意,表达问候。放学后,略显羞涩的女生们会相约来到学校的小花园,她们咬着耳朵有着说不完的心里话;风风火火的男生们则迫不及待的商量起了这个双休日是不是搞一场足球友谊赛。男孩女孩们的脸上尽是欢乐的笑容。在双休日里,上海班的同学做起了“社区小导购”,他们带着藏族同学上街购物,传授购物的技巧和经验。藏族同学邀请上海班同学到自己的寝室,拿出美食和朋友一起分享。在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里,上海班的同学会放弃休息时间,专门来到学校帮助藏族伙伴布置寝室,与他们共同联欢;藏族同学会向自己的朋友献上洁白的哈达,端上香喷喷的酥油茶。

今年的藏历新年,藏汉小伙伴不仅在一起聚餐,还在庆祝晚会上手拉手跳起了欢乐的锅庄。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大队部组织并开展了“浓浓饺子香,厚厚藏汉情”聚餐活动。六一之际,队员们不仅能和自己的民族小伙伴尽情联谊,更能互相配合协作,学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

长期的交往,藏汉队员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03年,当得知上海班某同学母亲不幸去世,该同学成为一名孤儿后,一场名为“爱的奉献”的活动在藏族队员中悄无声息而又迅速无比的展开。一封封慰问信如雪花般送到了这位上海班同学的手中:坚持住!乐观些!你还有我们!全校藏族队员累计捐款3000余元,他们以行动证明了同胞间携手互助的友情。

 

() 以藏汉师生联谊活动为载体, 帮助队员“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尊重”。

经过一年的学习,队员们基本适应了上海的生活。在此过程中,老师是与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人。相对习惯把父母老师分开看待的队员们面对着亦师亦友,亦父亦母的老师,不禁会产生诸如:“这件事为什么老师也要管?”的疑问。只有让队员从心底里接受老师,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使藏族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我们开展了藏汉师生结对活动,让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师长恩情,感老师教养之爱,促使队员履行尊师勤学,热爱生活的责任。

结对活动开展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局限于每天的8个小时里,局限于队员和中队辅导员之间。我们可以看见师生共同驰骋在绿茵场上、共同在舞台上高唱;我们可以听见师生在食堂共进午餐时的笑声,听见寝室里师生间亲密无间的长谈。都说藏族孩子的脾气倔,但在我们的校园里,师生间更多的是彼此发自内心的微笑。

藏族队员并不太善言辞,但他们会用心去关注自己的老师。我校一位老师有过这么一次难忘的经历,某天放学,天都黑了,当她正准备骑车离校时,一位男孩突然走过来,轻轻的说:“老师再见,路上骑车小心哦,天黑了!”话语虽然不多,但让这位老师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工作一天的辛劳仿佛刹那间消失了,她说:“这就是我的孩子,这句话只有我的家人才会对我说。”上学期,初一(4)中队的全体队员“秘密策划”了一次生日庆祝活动。他们的中队辅导员——一位性格豪爽的东北汉子,拿着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被讲台上的生日蛋糕和讲台下齐唰唰的掌声惊呆了,当他看见黑板上大大的“生日快乐”时,感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一位队员悄悄的告诉我,我们的老师那天感动的几乎要哭了。

每一年的五月都是红色的,但其中的某一天对于共康中学的初三毕业生和他们的老师看来,似乎少了些许的鲜艳。这,是毕业班学生返藏的日子。那一天的老师和学生都会出奇的安静,前往机场的路上大家都很沉默。然而在候机大厅,没有人能够再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师生间抱头痛哭的场面让周围的旅客都唏嘘不已。学生们毕业后,依然牵挂着母校,牵挂着老师。节日里,当电话里传来“猜猜我是谁”的声音时,我们的老师总会陷入一种“甜蜜的烦恼”。那一刻,我们看见了藏汉师生之间任凭空间和时间都难以割舍的柔情。

 

() 以主题队会及假日小队活动为抓手,教会队员孝敬父母,从精神上扶助长辈.

在藏族孩子离家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独立意识,青春期叛逆心理以及学习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队员们和父母的沟通内容变得单一、沟通频率大大降低。感恩父母长辈,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只有懂得孝敬父母长辈,才谈得上真正的自立。我们开展了系列的主题队会和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体验亲情,感长辈养育之恩,促使队员履行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责任。

我们引导队员“追寻父辈的足迹”,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生活条件,了解父母幼时的心愿,促使队员了解父母的艰辛;我们组织队员“算算自己的上海生活帐”,帮助他们感悟父母收入的不易,付出的无悔.以十四岁生日为契机,我们开展了 “春蚕丝,父母恩”主题队会,队会以“感悟-感动-感恩”为主线,通过“说说父母做过的最令你感动的事”,“看看全家的合影”,“读读父母给你的信”,“想想你梦回西藏,梦回童年时的情景“等活动,极大地震撼了队员们的心灵。藏族孩子自尊心强,尤其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悲伤,但在这次队会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哭了。一个孩子对我说,那一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的形象前所未有的大,真想马上见到他们,拥抱他们。队会结束后,队员们纷纷主动与父母联系,一封封感恩的信件,一声声激动的问候让我们欣喜的看见了父母子女间心心相印的亲情。

    在“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中,有一群热心的社区居民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用无私的爱告诉藏族队员,社区里也有你的家。对于这群“上海爸爸妈妈“,我们鼓励队员们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走进社区,服务社区,为文明城区的创建做出自己的贡献。队员们在居委会挂职锻炼,为社区打扫卫生,布置宣传栏,还手把手地教居民们跳藏族歌舞。他们还和社区的军烈属、孤寡老人结对,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在与三泉路821弄的陶宝源老人结对的活动中,我校054中队被授予“上海市金爱心集体”荣誉称号。我校初二(1)中队的次多等三位队员在外出购物时,看见一位老人受伤倒在了马路上,三位队员冒着38度的高温,背着老人四处打听,终于安全地把老人送到了家。此后,队员们和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去老人家慰问、服务。这件事被评选为闸北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藏汉团结之花在校内外同时绽放,体现出了藏族孩子对上海人民浓浓的感激之情。

        

() 以”理想教育”为平台,以团带队,引导队员找准个人成长方向,立报国之志,不忘祖国养育之恩。

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使他们具备不断向前的动力。这需要队员们用心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明白“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个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祖国,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道理。我们以“责任、择业”为教育主题,通过“理想教育”让队员们体验民族深情,感国家培育之恩,促使队员履行建设家乡,奉献祖国的责任。

   学校团总支以增强团员意识活动为契机,以团带队,开展“火红的团旗,绚丽的青春”主题教育活动。我们组织团队员回顾成长历程,体验民族深情;邀请共康中学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与团队员座谈,感国家培育之恩;带领团队员参观大学校园,部队军营,引导大家明确肩负之责,将个人成长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学校历届毕业班学生的志愿填报中我们发现,每年都有相当一批队员将报考昆明陆军学院、各师范院校作为第一志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相信,这群雪域雏鹰终有一天会在青藏高原的上空腾飞,深深的民族真情一定会永远扎根在他们的心头。他们一定会牢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离不开各族人民,他们一定会在学业有成之后为家乡、为祖国的小康建设添砖加瓦